“与国咸休,安富尊荣公府第。”“同天并老,文章道德圣人家。”“好一个文章道德圣人家,呵!”云逍一声嗤笑,神情、语气,极尽嘲讽。孔衍植面红耳赤,当即大叫起来:“构陷,这是构陷!”“衍圣公,您别急!”孙光‘嘿嘿’一笑。“这里有沛县令,以及徐州府出具的官文,足以证实此事。”“不光是沛县圈占的地,其他各处,也都有地方官府出具的文书。”“总不成这么多地方官府,联手构陷衍圣公府吧?”文武百官一阵骚动。兼并土地的事情,勋贵、官员、豪绅,哪个没干过?可像衍圣公府这样,直接插个旗子,就直接把百姓的田给占了。并且一次就占了三十万亩之多。自己别说去干这种事,以前听都没听说过啊!这他娘的,比盗匪都还要霸道。更让百官震惊的是,这些证据,不可能是孙之獬一个小小知县能拿得到的。这分明是国师以及皇帝,要对衍圣公府下死手啊!众多儒生都沉默了。有很多年轻的读书人,却依然半信半疑。圣人之家,怎么可能会干这事?完全颠覆三观啊!锦衣卫接着又亮出新的罪证。横征暴敛!说实话,真正地主豪强,对佃户还算是照顾的。他们也懂得,只有把羊养肥了,才能持续不断地薅羊毛。竭泽而渔的事情,是极少有人干的。并且多少还要顾及个名声。要是名声臭了,谁还敢来投献?可孔府却是肆无忌惮,根本不顾忌这个。孔府的地租,正额地租高达五六成。此外佃户交租时,还要受许多额外剥削。“验升粮”、“斗尖”、“地皮”等等,花样百出。向孔府交租,过一道门坎,就剥一层皮。曲阜有句俗话,‘进了孔府步步难,步步血泪步步冤’。在佃户交租银时,额外勒索的名目更多。加耗,说银子有损耗,要由佃户负担。凡交租银一两,就要加一钱八分的火耗。戥头,就是银子过秤时的附加,好银每两加一钱,次银每两加一钱五分。解费,运送银子的费用要佃户负担,每交租银一百文,再加四文做解费。孔府每年还向佃户额外征收年例银、年例棉、年例布、年鸡和年猪。孔府里的过年度节、婚丧嫁娶、生孩子、过生日,佃户还要交份子钱。孔府开设的钱庄,佃户兑换一吊,只给八百。向农民“放青”和贷“种粮”,春借一斗,麦后还二斗。此外还霸占集市,收取税银,等等。遇到天灾人祸,照样逃不脱重租、勒索。天启三年,黄河决口。山东郓城一百多个村庄被淹,房屋倒塌,死人无数。孔府下令“就近追比”,到大堤上去捉人、拷打、逼租。单是郓城红庙村,全村110户,有50多户给孔府当佃户。遭灾时几乎颗粒未收,而孔府的租粮却一粒都不能少,少了也要治罪。结果,全村有85户外出逃荒要饭,30多户共卖了67个孩子,饿死78人,有12户全家死绝。(史上确有其事,不过时间点不一样)这还只是其中一例罢了。锦衣卫所列举的每一实例,都有相关证据。太监将锦衣卫收集到的证据,交给百官、大儒们传阅。百官无不摇头叹息。衍圣公府,简直是作了大孽啊!刘宗周满脸羞愤。黄道周站起身,跺跺脚,拂袖而去。有很多大儒、士子,也都纷纷跟着离开。实在是没脸继续留在这儿了。后面的众多儒生,有人忍不住骂出声来。文章道德圣人家,整天讲的是‘仁义道德’,干的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事情。反差实在是太大了。很多人的世界观都开始崩溃了。大街上的百姓,听了孔府的这些罪状,一阵议论纷纷,开口咒骂的也不在少数。“什么圣人之家,连娼门都不如!”“既当婊.子,又要立牌坊!”“你们可别污蔑咱们,照这么看,娼门也比孔家干净!”“圣人怎么就生出这种牲口不如的后人?”……孔衍植被无数异样的目光注视,这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千夫所指。完了,全完了!不管衍圣公府能不能保得住,自己算是玩完了。刚刚不是局势一片大好,振臂一呼,天下莫不相从。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?看着气焰不在的孔衍植,温体仁等‘云党’不由得摇头冷笑。之前他又是何等的嚣张?一纸檄文,搅动天下风云。大有鼓动天下读书人,逼宫天子的架势。结果被国师一棒子救打回原形。自己屁股不干净,你蹦那么高干什么?这下子可好了,千年世家,就此毁于一旦。“还是国师高明啊!”温体仁看了一眼云逍,心中一阵赞叹。其实孔府干的这些缺德事,朝廷不是不清楚。以前干的比这些更令人发指的事情,也不是没有。第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,私设刑堂,奸淫乐妇四十多人,杖杀人命四条。经过三法司会审,按照刑律,孔弘绪被判处“坐斩”,也就是砍头。成化皇帝迫于各方压力,也只是把孔弘绪削去爵位,罢为平民了事。至于衍圣公府,半分影响都没有。如今国师要推行科学,就必须扳倒衍圣公府这面儒学旗帜。可衍圣公府的影响力,实在太大了。即使将历年来的不法之事,全部抖落出来,闹到最后,也会跟孔弘绪一样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国师却是另辟蹊径,先是把事情闹得天下皆知,群情沸腾。然后再来一个大反转,事情再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,直接将衍圣公府锤死。国师这翻云覆雨的手段,越发的高深了啊!接下来,孙光又继续展示。下一条罪状,可就有点严重了。崇祯元年,孔衍植寿辰,醉酒后当众说了一句霸气冲天的话。“天下只三家人家:我家与江西张、凤阳朱而已。江西张,道士气;凤阳朱,暴发人家,小家气。”什么意思?‘我家’,自然是指孔家。江西张,指的是龙虎山张天师。凤阳朱,正是老朱家。称张天师家‘道士气’。老朱家是暴发户、小家气。这又是何等的狂妄?众多官员纷纷看向城门楼。崇祯面无表情,只是藏在龙袍袖子中的手却在不住地发抖。皇帝之家,都成了暴发户,小家子气。你咋不上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