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早晨的朝会上,针对皇家科学院的事情,很多大臣提出异议。礼部、翰林院、国子监,以及科道的官员,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。倒是没人直接反对成立科学院。官员们都不是傻子,直接拿脑袋去硬刚。云逍子推动的事情,又得到皇帝、内阁的力挺,谁反对,谁丢官。他们主要针对科学院的规格和经费问题。皇家科学院首任院长,自然是徐光启。因为天主教的事情,老徐引咎辞职,如今没有了官位,却还保留着太子太保的虚衔。别看是虚衔,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从一品。这就意味着,皇家科学院将是从一品的规格。要知道,翰林院的学士才是正三品,而国子监祭酒才是从四品。科学院的规格比翰林院、国子监还要高,这不是意味着,科学要凌驾于儒学之上?因此对于科学院的规格,大臣们的争议很大。另外就是经费的问题。计划每年给皇家科学院拨付100万两银子,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经费。一年100万啊!这不是银子多了烧吗?现在国库有银子,暂且就不说了。崇祯二年以前,一年的财税收入才多少?光是一个科学院,就要烧掉国库以前收入的三分之一!虽说如今朝廷有银子了,可也不能这么糟蹋啊!让官员们贪了……咳咳,用于改善民生,他难道就不香吗?崇祯面露愠色。这些大臣的心思,他又如何不知?无非是想阻挠科学的推行,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。冥顽不灵!可大臣的意见,也不能一直强压。这就跟男女之间是一个道理。强行压下去,也能办成事情。可压一次两次没事,天天这么强压下去,也不是个事。一名大臣奏道:“臣以为,科学院的规格和经费问题,等开院大典之后,再做定论不迟!”此人正是王象晋。他是工部右侍郎,此次入京,自然是要参加朝会。崇祯目光一闪,颔首道:“就依王卿所奏。”叔父在开院大典上,准备了几份大礼。等大臣们亲眼目睹科学的神奇之处,到时候足以让所有人闭嘴了。科学院的事情,暂时放到一边。礼部尚书孔贞运上前奏道:“蒙古喀尔喀部派使者来京城,有意归附我大明,请陛下定夺。”大臣们一阵骚动。随即文武百官无不振奋。蒙古喀尔喀部,是最早投靠建奴的漠南蒙古部落之一。早在万历三十四年,喀尔喀部五个部落贝勒,就派出使臣,前往赫图阿拉拜见努尔哈赤。他们向努尔哈赤进献了骆驼、马匹等礼物,并尊称努尔哈赤为‘昆都仑汗’。昆都仑是‘恭敬’的意思,因此努尔哈赤后来被称作‘恭敬汗’。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被尊称为‘汗’。这件事对建奴的意义十分重大,对大明的影响却是极其恶劣。喀尔喀部投靠建奴,导致漠南蒙古部落纷纷效仿,使大明失去了藩篱,建奴的势力为之大涨。此时喀尔喀部,竟然准备归附大明,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。孔贞运接着奏道:“喀尔喀部台吉格埒森扎称,愿意率部归附大明,但有一个条件,陛下需将其女儿阿图玛,纳入后宫为妃。”顿了一下,孔贞运酝酿了一下措辞,接着又道:“据喀尔喀使臣称,格埒森扎之女阿图玛,有‘草原之花’之称,不仅美丽动人,还能歌善舞,号称‘草原第二美女’,仅次于科尔沁部的‘草原明珠’海兰珠。”大臣们都愣住了。搞了半天,原来是要联姻啊!其实喀尔喀部提出这样的条件,倒也十分合理。建奴为了笼络蒙古各部,采取的就是联姻策略。皇太极为了维持和科尔沁部的关系,娶了姑姑、侄女,还打算娶另一个侄女。喀尔喀部主动提出献上部落女子,也是一种臣服的态度,同时也是为了安心。所谓大明‘不和亲’,指的是不以宗室女子去与外族联姻。大明的皇帝、藩王,纳外族女子为妃,却完全没毛病。朱元璋的翁妃就是蒙古人,孙贵妃、郭宁妃皆是进献而来。皇二子朱楔,迎娶了扩廓帖木儿的妹妹为秦王元妃。朱棣在燕王时,就迎娶了辽东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之女。永乐六年,朱棣又派遣使者前往藩属国朝鲜,并要求朝鲜进贡年轻貌美、出身宦官之家的处子以充掖庭。只不过到了明中期之后,后宫妃嫔主要通过选秀入宫,不再纳外族女子入宫。“外夷来附,足显我大明天威,臣为陛下贺!”温体仁等大臣,纷纷向崇祯道贺。崇祯也是笑得嘴巴都合不拢。是因为有蒙古部落来投附,才不是因为什么能歌善舞的‘草原之花’。这一切都是叔父的功劳啊!要不是叔父妙计,在东江镇、辽西重创建奴。又谴吴三桂率皇家骠骑兵驰骋草原,把蒙古部落给杀怕了。否则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?李标上前奏道:“陛下,臣以为此事,可为。”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附议。崇祯沉吟片刻,开口道:“礼部先派人安抚喀尔喀部使臣,至于联姻之事……再议。”年轻貌美的异族美女,哪个不喜欢?崇祯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,以前国事糜烂,没心思放在女人身上。可现在不同了啊!可这事情,也不能一下子答应了。不是怕大臣们说自己太色急。也不是气管炎,怕周皇后那里有想法。而是因为叔父。上次科尔沁部提出,要将海兰珠嫁给叔父。结果被叔父直接给拒了。后来为了笼络科尔沁部,离间其与建奴的关系,把科尔沁部的俘虏,连同海兰珠一起全都放了回去。叔父都没那个啥,自己却纳一个蒙古妃子,未免有些不孝。最好是把叔父给说动了,叔侄俩一起把事情给办了。叔侄二人,一个娶草原第一美女,一个纳草原第二美女为妃。以后在史书上写上一笔,也是一段佳话。就这么定了。崇祯正要宣布退朝。一名大臣站出来奏道:“臣有本奏!”崇祯一看是刑科给事中刘懋,脑袋不由得隐隐作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