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门房,方正化向一名轮值的兵部主事出示腰牌。那主事见是宫中的人,不敢有丝毫怠慢。当即带着崇祯、田贵妃和方正化入了衙门。来到李邦华处理公务的签押房。此时已晚,兵部早已经放衙。签押房内,却是灯火通明。几名官员正围着桌案。一名身穿绯袍的官员坐在桌案后安排公务。这官员五十来岁,面庞冷峻,棱角分明。正是兵部左侍郎李邦华。带路的兵部主事欲上前禀报,被崇祯阻止。崇祯径自在角落的长条凳子上坐下。田贵妃与方正化侍立一旁。他们处在背光的地方。李邦华忙于公务,因此没能察觉。“这一百二十七名占役军士,为何至今没有收回?”“给襄城伯家修房子去了?房子建好,才能归营?”“明天就发函过去,再不归营,本官上书弹劾襄城伯!”……“三千营这一万多人,全部都是老弱之人,必须全部清退!”“预备营拿着正营的军饷,却从不操练,该核减的核减,裁撤的裁撤,然后并入三大营!”“库部拨付京营的十三批次一千五百多套甲胄,全都不合格,严查,三天内要有结果!”……崇祯听着听着,脸色铁青。占役、虚冒,卖闲、包操。三大营军十余万兵,竟有过半老弱。那是大明最精锐的三大营啊!担负着“内卫京师,外备征战”重任。曾经横扫北元,驰骋大漠,所向披靡。现如今,竟然糜烂至此!若不是亲眼目睹,亲耳所听。又怎能相信这是真的?接着崇祯又是一阵阵后怕。若不是‘叔父’的奇谋,有了遵化大捷。建奴大军攻入京畿,兵临京师城下。指望京营的兵马御敌?要是京师被攻破,大明真的是亡国了。“叔父所言,如何?”崇祯向田贵妃低声说道。李邦华明知自己即将被罢官。却依然恪尽职守。并且无畏权贵,不惜自身。难怪‘叔父’会极力推荐。就这样一位能臣、直臣。却遭到众人诽谤、弹劾。而自己偏偏还相信了。若不是‘叔父’今天特意提到李邦华。过几天就会下旨罢免了他。还是‘叔父’有是人之明啊!田贵妃正要答话。签押房外,忽然“噼里啪啦”响起一阵鞭炮声。屋内的人全都吓了一跳。等鞭炮声停歇。一群人簇拥着一名锦衣青年走了进来。见到此人,李邦华眉头大皱。其他官员都是神色大变。一名官员开口问道:“小公爷,你这是做什么?”那锦衣青年得意洋洋地道:“听说李侍郎马上要罢官了,特意来欢送他的!”几名官员都是满脸怒容。李邦华沉声说道:“这里是兵部衙门,岂容你如此放肆?”锦衣青年冷笑:“你处处针对我成国公府,现在就要滚蛋了,还不能让咱放个炮仗,乐和乐和?”“成国公府以仆人冒充京营军士,支取厚饷。”“京营中马匹原有数额两万六千,如今只剩下一万五千,多半被成国公府倒卖。”“京营所用军械,大半都是样子货,也都是成国公总管京营戎政时的事情。”“本官奉圣命整顿京营兵政,难道还查不得?”李邦华不紧不慢地说道,神情间自有一股昂然正气。“这大明的江山,都是咱老祖宗帮太祖打下来的。”“成国公府上用一点京营的东西,又算个什么事情?”“你拿着皇帝的鸡毛当令箭,还真自己当根葱了?”“等你滚蛋之后,你从成国公府上拿走的,还是得乖乖的送回去。”